最初只是一部当时并不很有名的通俗小说,就是那种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在法国兴起蓬勃的各种惊险、侦探、爱情小说,但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它却成为无声电影和早期恐怖电影的宠儿,后来也曾被各国多次改编成电影。在中国都发展出N部《夜半歌声》,当然最好的还是张国荣那版,这是后话。
1986年,安德鲁·洛伊·韦伯将这个故事创作成音乐剧,由他的前妻莎拉·布莱曼担纲主演,其实也是根据莎拉的音域特色量身定做。这部伟大的音乐剧总计巡回演出多达18个国家、超过100个城市,观众人数逼近7千万人次,全球演出至今门票收入已累积达32亿美金,超过韦伯的另一部伟大音乐剧《猫》。韦伯一直想用原班人马将其拍摄成电影,并由华纳兄弟买下了它的版权,但1989年韦伯与莎拉产生感情危机并于1990年离婚,莎拉辞演女主角使得此片的拍摄一再耽搁,直到十几年后韦伯才又重拾藏在心中多年的梦想,拍成2004这版几乎最知名的《歌剧魅影》电影。
虽然音乐剧和电影本质不同,但韦伯却对自己这部等了18年才拍成电影的作品特别满意,电影配乐全部亲自操刀谱写,除保留原音乐剧中的大量著名乐章,同时也加入了为电影专门创作的新乐曲,老歌新作都大量借用电影音响的艺术处理手法,并要求所有歌曲都由扮演者亲自演唱,以便逼真地在音乐中表达情感,从而使得几乎整部电影音乐都好到一听就high。韦伯说:“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每年要回到伦敦或纽约的剧院里看这部音乐剧,有的人甚至已经看过二三十遍。”对电影版他提出了最佳“观影守则”:“不要去比较剧场与电影的版本,只要纯享受电影院里的《歌剧魅影》即可。”
本片另一大看点是,与女主角克里斯汀同龄的扮演者艾米·罗萨姆。年仅16岁的新秀艾米年纪虽轻却潜力十足,她拥有美妙的歌喉和出色的表演才华,7岁起就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出,曾演出过20多部歌剧作品,包括使用6种语言,并与世界三大男高音中的两位多明戈和帕瓦罗蒂有过同台献艺的机会。凭借《歌剧魅影》艾米一举获得“金球奖”影后提名,她还成功出演《后天》、《海神号》、《神秘之河》等影片,并接拍过许多热门电视剧。
作为投资最高昂的独立影片,《歌剧魅影》剧组耗时10个多月,在潜心研究大量史料的基础上重建了巴黎歌剧院内景。因为故事就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这个7层楼高、有着2531个门、7593把钥匙、六英里长地下暗道的歌剧院,因为它的复杂结构和长久历史,本身就充满了神秘的气氛。而重建布景那豪华的包厢、金碧辉煌的台柱和雕像、假面舞会的奢华场景,与华丽的人物服装如同时间倒流一般,把观众带回到当时的巴黎。片中重要的道具,那座17英尺高、13.2英尺宽、重达2.2吨的水晶吊灯用去了2万多枚施华洛士奇水晶,仅此一项就耗资130多万美元。而这一切都在真实拍摄的剧院着火场景中被付之一炬,因为导演希望打造最真实效果。
当然,除去这些伟大的音乐、豪华的阵容和金碧辉煌的视效,作为一场视听艺术的盛宴,最得人心的还应该是故事的内核:那一场不是因为你付出就应该得到的虐心爱情。
相关链接:
馆藏纸本《歌剧魅影》相关书籍
读秀检索《歌剧魅影》原著电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