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电影频道正在每天连续播放反映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影历程的大型纪录片《影响》,张艺谋无疑是其中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存在。个人认为:继《红高粱》之后,这部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也是张艺谋最好的电影作品之一,很值得再推介一番~
法制与伦理:
秋菊要打官司的事情说起来并不算大,她也没想把踢了她丈夫的村主任怎么着,只是坚持认为这事就是应该有个“说法”……于是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奔波并终于令事情有了结果。
村主任这个形象在影片中则不仅是一个公家干部,更是代表着传统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中族的长形象,是传统家族伦理和人伦关系的维护者。他有蛮横要面子的一面,也有善良有威望的一面。
而作为解决双方矛盾的权力机构——各级执法部门,芝麻大的事告到哪一级也都并没有懈怠,无论是与民亲如一家的李公安还是清正的市公安局局长,都还真是十分耐得下心来及时予以解决了。只是,依法办事的结果却总是难尽如人意,因为法律只负责判给秋菊赔偿,却并没有保证要给她个“说法”。秋菊的坚持仅仅是要求村主任给认个错道个歉,而最终的结局却是村主任被抓走拘留15天……一直盼望发生的事情却在变化之后发生了,贯穿影片的主要矛盾就这样被另一种矛盾代替:秋菊对村主任救自己的感恩和自己终于告倒村主任的事实。事情到这里却已完全不是秋菊的初衷,也不是当时的她所能够理解的了。可见,人情和法理的冲突在中国的农村还是很明显的。
中国的乡村社会还是个人情社会,而司法却是只讲法理不讲人情的。与其说是现代法理破坏了农村社会中长期形成的人伦默契与准则,更不如说影片其实是表现了秋菊这个法律意识已经开始觉醒并坚持付诸行动的农民代表,在法治社会刚开始对传统伦理进行挑战时所陷入的迷茫。因为,秋菊的法制思想其实还是受到了传统人伦道德的深刻影响,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伦理风尚浓厚的国度里,要想实现完全的法制,必然要受到传统人伦道德的极大阻碍。
执著和勇气:
秋菊这个人物身上,有着老谋子电影作品中诸多人物身上一以贯之的的显著特征:执拗,犟。比如《一个都不能少》里的魏敏芝,《千里走单骑》中的老高田……往难听里说就是“一根筋”或“偏执狂”,而另一种恰切的说法是:执著。
往往恰恰就是那些执著的电影充满打动人心的力量,比如《肖申克的救赎》,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比如《飞越疯人院》……在这些影片中,我们往往能看到宗教般的殉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之做下去充满艰险却又义无反顾。宗教里讲对苦难的超越,讲人生来就是受苦的,讲赎罪和自我救赎,所以西方的电影总能看到执著者的影子,那些痛苦的历程中更能见人性的光辉。
我们是一个缺少宗教的民族,讲中庸之道,讲适可而止,讲明哲保身,喜欢不了了之,喜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好多人不喜欢执着,喜欢没有原则的宽容。而秋菊偏不,她不向权威低头,一级一级往上告,屡败屡战;她固执、坚持、不妥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她什么也不图,一心就是要个说法,到哪都是那几句陈腔滥调,可它在理。权威是权威,但理也是理。每当看到秋菊坚强地挺着个大肚子一趟又一趟颠簸在凹凸土路上的时候,我们就忍不住会为她的执拗捏着一把汗,忍不住盼望她的坚持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其实正是她的执著改变了事件走向,也始终牵引着我们欲罢不能。因为平日的我们总是在颇有风度地中庸着、忍耐着、温良恭俭让着,而秋菊的执著和勇敢其实正是替我们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巴不得自己也有这种勇气去对梦想较真和努力。
往往我们缺的恰恰就是有勇气较真的人,而有太多的东西已经因为怕麻烦而被我们忘记,比如说:权利。
好的现实主义影片是有力量的,能将虚伪的、矫饰的、糊弄人的一扫而空,这种“力量”来自于作者的立场,作者的态度,作者的判断。总的来说,老谋子想在这个片子里表现秋菊的执著和冲决网罗的坚强勇敢,或者,和我们看到和感受的一样,还有更多……
另外,影片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的线性叙事线索,朴实的纪实拍摄手法和镜头处理,加上偷拍的一些实际生活状态,原汁原味如假包换的环境和人物,以及片中仅有的4位专业演员的到位表演,很有冲击力的大红衣服大绿头巾与大片红辣子,等等,也均是本片广受好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