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房间》2019.10.25
2019-10-28 00:00  

现实主义向来是意大利电影最引以为豪的传统,也的确曾涌现出许多影响世界电影的佳作,譬如我们经典时空放映过的《偷自行车的人》……但当代意大利电影完全写实的却并不多,一般大都带上很强烈的导演个人特征。这部新世纪初出品的《儿子的房间》,终于再以朴素写实的风范问鼎金棕榈。

当代意大利影坛代表性人物莫莱蒂像以往一样集编、导、演于一身,但素有“意大利伍迪·艾伦”之称的他此次一反睿智、花哨、轻松幽默之风,转而用剧情片的传统格式、冷静的调子和细腻的观察,娓娓道出一个感伤哀怨的家庭重建故事,特别是人物的复杂心态变化刻画细致入微,简洁、深沉兼具高度的艺术成熟性,充满人性的温暖和真实的可信度。

众所周知“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电影中的死亡也多是为了升华和烘托,战争、主义、英雄情怀、江湖道义,甚或青春的残酷、爱情的永恒……足以令人感动到激情澎湃唏嘘不已。

而真实生活中的死亡,却更多只是平淡普通,生老病死天天上演,除了生命就此终止,谈不上更多的意义。但其带给亡者至爱亲朋的悲哀之情,却绝不会因意义的有无而有所不同。特别是那些突如其来的丧亡之痛,于生者往往只是绵长苦痛的开始,而且蚀心刻骨不可承受无从缓解,此中滋味非亲历者无法言表。

即便是见惯人生百态行使安慰开解之职的心理医生,面对儿子意外死亡的变故亦无法不深陷痛苦难以自拔。如村上春树所说:“无论谙熟怎样的真理,也无以解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我们惟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 ——这就是本片真实再现的一种人生况味。

生活终究还是要继续,创伤再大也总得愈合。

人类自我疗伤的最好良药就是还能爱。纵使饱经沧桑依然不丧失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纵使温情浅淡阳光短暂也足以重新照亮生命;纵使,“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样地软弱无力”——

生活终究还是要继续。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