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读书了吗?——关于阅读,兼及莎士比亚、塞万提斯
2014-04-24 00:00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你读书了吗?

这样问似乎像一到3月5日就大张旗鼓学雷锋一样有点可笑,毕竟,热爱读书也像做一个好人做一辈子好事一样,应该是一种长久自然的习惯和教养。

只是找个由头讨论和分享一下关于读书的浅见,并且荐读几位和这个日子有关的大家及其大作。

发论先审己。自以为还算是个特别偏爱纸质阅读的人,喜欢“三上”,每晚不读点东西便不肯安心入睡,且床头也总是一堆随手可拿的杂书,于是特地去翻检归类总结了一下。

首先是尚可算得上读书的几本:杨绛先生的《洗澡》,李清照诗词集子,以及一小册《张爱玲看名画》——还是钟情女作家作品;一本王小波,一部《锦灰堆》——循环往复总也读不完似的;至于那本“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之《玉器》和“国家地理图说天下”之《游遍欧洲》——则纯属实用主义阅读。

介乎于书籍和杂志之间的几本:原《东方艺术经典》杂志改版的“经典”丛书,中青出版社的《春事》、《游戏的人》等,16开本,装帧雅致,图文精美,品位艺术,养眼养心,充分昭示主编徐累“始于愉悦,综于智性”的新人文风格——也还算时尚阅读吧。

然后就是数量大于书籍的杂志:《读书》,《读者欣赏》,《中国摄影》,《小说月报》,《外国文艺》等等,均以过刊方式经常收入,随买随看,看后收藏;还有几叠《南方周末》——几乎是唯一还认可的报纸了,都是日子久远的发黄旧报,没读完不舍得丢;以及两本多年前写满的厚簿子,也是读物,用来怀旧。

综上,阅读确已成为一件奢侈的雅事!书越读越少,更遑论经典;近年阅读构成愈发偏向报刊杂志快餐方式;整天面对电脑的工作使得网络电子阅读习惯性充斥生活;碎片式快速掌上阅读风生水起,手机读点时政快评、微信喝几口心灵鸡汤亦可安眠……

不禁想问:我们还有否可能重归传统的经典和纸质阅读?!

而这并不是个案。

各种叩问国人“阅读危机”文中均有调查数据表明:2013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图书4.77本、每天读书时长13.43分钟(比上年还减少1.95分钟),52.8%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与世界上最爱读书的两个国家相比,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匈牙利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我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

学者们也在说:“网络和新媒体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信息爆炸,人们很难静下心来读书,以阅读为精神家园的人群比例愈加减少”;“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说回世界读书日。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建议由西班牙提出,灵感源自加泰罗尼亚地区的美丽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公主,公主回赠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成为“圣乔治节”,亲爱的人互相赠书为礼。

瞧!好书赠佳人似乎远比送花和巧克力有渊源和高大上。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是: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这一天,或在这前后一周、甚至一月的时间里,100多个国家都会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鼓励人们阅读,把图书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闹的欢乐节庆。在英国,每年举办相关庆祝活动超过1000项,教育机构和书店会向小朋友赠发代用券,读书日可在书店换购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墨西哥,与世界读书日关系最密切的是已创立20年的瓜达拉哈拉国际图书博览会,超过35万人(包括10万儿童)会在书展的9天里来参加这个全拉美最大的文化节庆;日本,东京政府颁布法令指定4月23日为儿童阅读日,培养儿童在语言、想象和敏感度等各方面的能力,以助他们更深刻地“体验人生”为长远目标;韩国,政府一般在世界读书日发行纪念邮票,将推动阅读和版权的讯息宣扬开去,出版社会面向学校和社会举办大规模图书捐赠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又发起“世界图书首都计划”,此后,每年有一座城市被授予“世界图书首都”称号,历年当选的城市分别是:2001年马德里(西班牙),2002年亚历山大(埃及),2003年新德里(印度),2004年安特卫普(比利时),2005年蒙特利尔(加拿大),2006年都灵(意大利),2007年波哥大(哥伦比亚),2008年阿姆斯特丹(荷兰),2009年贝鲁特(黎巴嫩),2010年卢布尔雅那(斯洛文尼亚),2011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2012年埃里温(亚美尼亚),2013年曼谷(泰国)。

而更重要的是:4月23日,是世界文豪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还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

当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杰出戏剧家和诗人,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的威廉·莎士比亚(W.WilliamShakespeare,1564.4.23-1616.4.23),其天才、伟大自不必在这里多说,太多的顶尖级大师极其崇拜地评价过他的影响:

“旗帜”;“时代的灵魂”;且“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他“指出了人类发展新的几个阶段”,是“人类认识的最高阶段的最充分的代表”,他的作品“表现出道德的最充分的理想”……

歌德说“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一生都属于他了”;

雨果说“莎士比亚这种天才的降临,使得艺术、科学、哲学或者整个社会焕然一新。他的光辉照耀着全人类,从时代的这一个尽头到那一个尽头”;

别林斯基说“莎士比亚——这位神圣而崇高的莎士比亚——对地狱、人间和天堂全都了解。他是自然的主宰……通过了他的灵感的天眼,看到了宇宙脉搏的跃动。他的每一个剧本都是一个世界的缩影,包含着整个现在、过去及未来”……

他的作品有几乎所有文种的译本,并已成为世界文化发展、交流的重要纽带和灵感源泉;他给世人留下的数十部悲喜剧,几乎部部名头如雷贯耳;他所塑造的一系列艺术人物,几乎个个特性鲜明栩栩如生,永远屹立于世界文学殿堂;他追求自然的表演理论,教科书一般成就了各国历代无数表演大家;他创造词汇的天才无与伦比,据计算机统计创作词汇量达29066个;近四百年来,他的作品一直给读者和评论家带来极致的阅读享受和欢乐……

没法说出哪一部是代表作,只想推荐《莎士比亚全集》,记住一定要是朱生豪译本!

相关链接:

馆藏《莎士比亚全集》6卷本,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版,红色封面,索书号: I561.13/2

馆藏《莎士比亚全集》8卷本,朱生豪译,译林出版社,1998版,灰色封面,索书号: I561.133/1:6,I561.13/1=2,I561……

读秀搜索《莎士比亚全集》电子阅读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1547.9.29-1616.4.23),“现代小说之父”,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小说家,戏剧家,诗人,因撰写讽刺人类荒唐之举的《堂·吉诃德》而闻名于世。因其而命名设立的有:“塞万提斯奖”,西班牙语世界的诺贝尔文学奖,奖金9万欧元;“国际塞万提斯节”,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节之一,纪念在西班牙语言方面作出贡献的人。

《堂·吉诃德》,世界文学瑰宝之一,同时也是全世界翻译版本最多的文学作品之一,西班牙语文学的顶峰,评论家称之为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的反骑士小说,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堂·吉诃德·德·拉-曼却”(德·拉-曼却地区的守护者),拉着邻居桑丘·潘沙“行侠仗义”、游走天下,在做出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后,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

通过性格具有两重性的堂·吉诃德这一典型,塞万提斯怀着悲哀的心情宣告了信仰主义的终结,这一点恰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旧的信仰解体、新的信仰(资产阶级的)尚未提出的信仰断裂时期的社会心态。实际上,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超过了作者的主观意图,成为一部“行将灭亡的骑士阶级的史诗”,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

作品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个不朽的典型人物。一方面他是神智不清疯狂可笑的,但另一方面又始终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正是他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等等,所以至今也总会有不同种族的理想主义者,愿意以堂·吉诃德自诩,悲壮但不肯妥协地去挑战强大的风车。

关闭窗口